第(3/3)页 还好,相比鬼子关东军装备的主流坦克,四一式坦克显然在性能上占据上风;相比关东军装备的火炮数量和性能,独立支队显然也占据了不小优势。 因此硬拼也必然能赢。 但,损失也必然不小。 库尔斯克会战先不说,双方一个占据兵力和装备数量优势,一个占据兵员和装备质量优势,两败俱伤还算情有可原。 但阿拉曼战役中,盟军占据了两倍兵力和装备优势,且质量上也并未有什么差距,但双方最终打成了消耗战,在血肉中消磨着各自的士兵和弹药。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是二战名将,却仍然没法以奇谋决定胜局,可见这样地形中作战的残酷。 张云看着地图,眼神中稍稍有些犹豫。 按说己方坦克数量更多,质量更强,完全可以主动发起攻势,且必然可以取得优势。 但问题是,根据张云记忆,此时鬼子已经定型生产并大规模列装了一式47毫米速射炮。 这款并不算先进的反坦克炮,可以在300米-500范围内击穿四一式坦克的侧面装甲,已经形成了对四一式坦克群的巨大威胁。 (历史上,这款反坦克炮实战案例很少,主要列装在关东军和本土,少数部署在东南亚。冲绳战役中,鬼子凭借这门反坦克炮取得了不少对谢尔曼的战果) 此外,作为鬼子中最豪奢的部队,关东军鬼子还大量列装了野炮和75毫米防空炮。 这些火炮一旦放平,同样可以对四一式坦克群形成巨大威胁。 张云估计,如果以坦克集群发起进攻,固然可以取得大胜,但一场作战下来,只怕自家坦克部队要报销大半。 主动进攻,似乎不太可取……